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思念他 2025-02-04 实时报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低调的四川小城绵阳,正依托独特的科创基因肆意生长,成为进位最快的百强城市之一。

2024年,绵阳GDP总量4344亿元,同比增长7.0%,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GDP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三。绵阳的GDP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90名开外,跃升至如今的75名左右,实现火箭蹿升。

这座低调的四川第二城,是堪称“扫地僧”般的存在。它是中国唯一科技城、中国“核武心脏”,研发投入强度一直高居全国前列、四川之首,比肩北京、深圳,力压上海、广州。

面向2025,绵阳提出了更高目标——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核技术、激光技术、先进材料、航空航天五大领域前沿科技攻坚行动。硬核的绵阳,正重塑四川科创版图。

看历史:

中国唯一科技城

绵阳拥有很多标签,比如诗仙李白、文豪欧阳修的故乡,中国“核武心脏”,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等。但最响亮的一个,无疑是2000年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

绵阳能够力压全国,拿到“中国唯一科技城”的名号,背后自有渊源。首先,它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家重器”,科研理论和试验基础雄厚。其次,它有突出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在电子、军工、材料、能源等领域。

“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在此落地,包括响当当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素有中国“核武心脏”之称,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有亚洲最大风洞群,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导弹、火箭都要在这里进行风洞试验。

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绵阳雕塑《裂变》,镂空图案既象征冲天的蘑菇云,也象征创新的钥匙。图/网络

“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还在绵阳布局了一批重要的工业项目,奠定了突出的工业基础。比如彼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后来成为中国“家电航母”的长虹,以及中国空管系统领袖的九洲等等。绵阳电子信息产业由此拉开序幕,高峰时期电子领域产值甚至占到四川全省的1/3。

军工领域也有布局。朝阳机械厂、普明机械厂、四川矿山机器厂、绵阳粮食机械厂等大中型制造企业,以及江油白洋洞铁厂、江油钢铁厂、长城特钢等冶金企业,最初都以军工生产为主,但也极大推动了绵阳机械、钢铁工业的发展。

科研理论与工业基础如此雄厚,中国唯一科技城最终落户绵阳。如今,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2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还有全省近半的两院院士。绵阳“四川扫地僧”的称号,正来源于此。

受益于数目众多且实力强大的科研院所,绵阳一直是全国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早在2020年和2021年,绵阳R&D经费投入强度已经超过7.0%,远超2.4%左右的全国均值,甚至力压北京和深圳;此后两年虽有所减弱,但也超过上海和广州。

不过,如何将科研资源转化应用于产业发展,一直是绵阳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过去几年的成绩单显示,绵阳好像摸到了一些门道。

看增长:

一路狂飙百强市

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近年来,绵阳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进位最快的百强城市之一,名气也逐渐打响。

2023年,绵阳GDP总量跨上4000亿台阶,位居全国第77位。与2021年相比,绵阳上升了14个位次,在百强城市中仅次于“家里有矿”的包头(21个位次),甩开名声大噪的宁德(13个位次)。2024年,绵阳GDP总量突破4300亿,超过曲靖,再次进位。

放眼四川,绵阳无疑也是近年发展最亮眼的城市之一。2017年至今,绵阳经济增速持续稳居全省前三,且大部分时间位居第二甚至第一。绵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提升,从2017年的刚刚突破6.0%,到2024年已经超过6.7%。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要归功于产业和科创。近年绵阳重点布局“4+8”产业,即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型显示、磁性材料、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美适配自身科研优势。

绵阳工业的四大金刚——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无一不是具有全国甚至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型大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9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个),数量均居四川第2位。

2024年,绵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1%、17.8%。以绵阳为主要承载地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型显示等5条产业链,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同比增长20%。

看未来:

掌握科研创新胜负手

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放眼未来,绵阳的潜力仍不容小觑。作为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四川对其寄予厚望,提出了“到2027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的目标。国家也对其委以重任,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使命。

无论是经济总量更进一步,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绵阳的抓手无疑还是科研创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廖祖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绵阳的科研优势将会对高层次人才释放强大吸引力,与成都形成错位发展。

实际上,绵阳近年已经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四川城市之一。2022年、2023年,绵阳常住人口分别增长1.5万人、1.3万人,分别引进高层次人才1.8万余名、3万余名,高居全省前列,优于副中心城市宜宾。

绵阳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在不断提升——2024年,某大型风洞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顺利推进,国家工程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组建运营……

科研成功转化能力也在加强——“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高效运营,入驻知名高校、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分别达36所、40个,合作项目超200项;涪江实验室新发布医用同位素等16项创新成果;e-Flash放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X-Flash放疗技术领跑全球……

放眼2025,绵阳还将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推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产业规模分别达1400亿、700亿、540亿、350亿;实施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5条全省以绵阳为主要承载地之一的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依托创新基因,硬核绵阳不断“生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破圈之路,值得特别关注与期待。

原创 蓝桥 搜狐城市

原标题:《【巳蛇城祥】“灵蛇启航”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赢在未来》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科创作桨,“四川扫地僧”绵阳赢在未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