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狼秋叶 2025-02-24 百科报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2月22日晚,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重返申城,在余隆的执棒下与上海交响乐团首度合作演绎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笔者有幸现场聆听了当晚的演出,为柳爱莎非凡的技术表现力与情感张力所深深折服。

当今世界古典乐坛,韩裔艺术家已然成为世界古典乐坛不可忽视的力量。仅女性小提琴家之列,便有中年一代的郑京和,以及莎拉·张、康珠美等一批备受瞩目的青年演奏家,她们也都是申城舞台的常客。柳爱莎毫无疑问是其中耀眼的一员——她曾是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大赛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赛最年轻的获奖者,被评论界誉为“现代小提琴独奏家典范”。在笔者印象中,相较于欧美演奏家,韩裔小提琴家不仅技术感上“锱铢必较”,歌唱性往往展现得更为生动。这一优势在柳爱莎身上同样可以听到,但柳爱莎当晚令我折服的不仅于此。

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演出现场

去年上海“左岸音乐节”,柳爱莎曾与中国钢琴家左章等中外艺术家合作施波尔、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笔者遗憾未能现场领略。我对柳爱莎的初印象,此前还停留在柳爱莎热销的几张唱片。在当下古典音乐唱片市场急剧萎缩的大背景下,柳爱莎几乎成为了DG、DECCA等顶尖厂商屈指可数的“摇钱树”,发行数量密集且销量领先。最打动我的是她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热情的旋律、华丽的语汇,一扫同曲演绎版本惯常的凝重与忧郁。笔者并不完全认同措辞上对于优美的追求,并未奉之经典,但仍将其列入精彩演绎版本的一种选择。与柴可夫斯基同为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的布鲁赫,作曲风格要“纯净”得多。布鲁赫尤以擅长诗情画意般的优美旋律而闻名。或许出于作曲家与演奏家气质更为契合的缘故,让笔者对当晚柳爱莎的表现又多了一分期待。

当晚,柳爱莎一袭粉红色礼服,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舞台,演绎布鲁赫这首世界小提琴文献中的经典之作。伴随着定音鼓的滚奏和乐队充满力量和动能的行进,与我预期略有不同的是,柳爱莎的小提琴是以一种舒缓但相对持重的风格进入的,压弓力度比预期大,没有重音但声音非常稳定,完全不见飘逸之感。确实,面对如此沉重有力的引子,如果小提琴没有以一定力度把握住弓弦的惯性,不仅音量上容易被乐队“吃掉”,引子部长短弓交错时必然会影响到节奏的稳定。音乐会现场毕竟不像唱片录制时可以后期多声道修音、“提亮”。尤其对于布鲁赫这首比多数同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注重“交响性”的作品中,更强调乐队所扮演的角色,小提琴声部的清晰度更为重要。但让笔者称道的是,在稳重感的上方,柳爱莎敏锐地带有几分刻意添加的咏叹调式的韵味,这尤其体现在运弓深度和弹性上的考究。换言之,这是一种更高难度的歌唱性的展现。

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演出现场

引子之后,当主奏小提琴充当主角时,柳爱莎大开大合的技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便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只见柳爱莎闭目屏息,潇洒利落地调整手型。一段直抵高潮的音阶中,她凭借娴熟的技术感一气呵成,重断弓坚定有力,且速度、力度变化及换把十分敏捷,细节的呈现上更是驾轻就熟,给人应接不暇之感。在惊叹其技巧的同时,弓弦下喷涌的音流裹挟着充满诗意的浪漫情感,如扑面而来的香气渐渐充满整个演出场馆,达到情绪的顶端。繁复的变化中,小提琴始终如游丝般坚韧不断,哪怕至急板处,柳爱莎的琴声依旧处理得明亮通透,轻重缓急间演绎着缤纷色彩。情感表达上之到位,超出笔者预期。柳爱莎的处理风格并非张扬着戏剧表现力,并不刻意煽情,似乎还把持着古典主义的语汇,又能让情感在关键时候格外浓郁。而当晚余隆对乐队情感张力的递进和延拓也是滚动式的,如油画般层层铺就,果断凌厉之余不失圆融可通,非常契合柳爱莎的演奏风格。

第二乐章带有冥想气质的歌调深情娴雅,柳爱莎的处理依旧出彩,气息宽广且歌唱性强。这是符合我预期的风格:经过第一乐章的大起大落,小提琴平静地回忆起过往的美好,优美的柔板令人仿佛置身于花海田园之中。相较于现场和其他录音版本,柳爱莎的这段柔板的声线拉得较长,音量起伏间的缓冲也更为充分。她没有一味流于对美好回忆或伤感、或浪漫的诉说,而是力度扩张的声线和缓冲添了一些微妙的节奏张弛和力度调节,这使得音乐更富有暖意。

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演出现场

第三乐章带有匈牙利特色的曲调,柳爱莎以清晰的三连音进入,运弓激越,充满活力,且音色依旧如韧带般有力。但经过前两个乐章的完满演绎,笔者若以挑剔乃至苛刻的眼光看待第三乐章,或许会隐约察觉在技术感和情感表现力上的同频共振方面,柳爱莎并没有前两个乐章表现得那么完美:布鲁赫的这首作品,最难的便是豁达与忧郁的交织,如何在同样的充沛的情感蓄水池里调配他们的比例,这一点柳爱莎极为出色。但第三乐章作为全曲情感最为奔放的乐章,小提琴还要起到一个造势的作用,将乐队的跑动感拉满,才能把色彩的变化展现出来。换言之,在与进行曲式乐队并跑时,柳爱莎的处理少了分野性的豪放。在展开部的几次变奏中,旋律渐次明朗,音乐趋向乐观与豁达,小提琴在其中的变化并不突出,但爬高过程中依旧彰显着喜悦和自信,直抵热烈欢快的尾声。

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演出现场

毫无疑问,这是笔者听过的最出色的布鲁赫现场。这不仅得益于柳爱莎令人折服的诠释力,也得益于当晚上海交响乐团以及余隆大师极具匠心的精彩演绎。

当晚返场柳爱莎加演了自己为小提琴独奏炫技而改编的维厄唐《详基歌进行曲》以及巴赫《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选曲“萨拉维德”。下半场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上海交响乐团在余隆的带领下也同样展现出出色的演出效果。

回想当晚柳爱莎的演绎,至此仍意犹未尽。我想这位已跻身一线的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必定未来可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王赟|韩裔小提琴家柳爱莎联手上交奉上最出色布鲁赫现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