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吹了吹风. 2025-02-25 娱乐报 15 次浏览 0个评论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孩子们天真无邪,但围绕孩子的各种心思就没那么单纯了。机会与套路并存的童模圈子,让童模家长们成为被圈在其中的最焦虑的人。

作者 | 崔斯也

编辑 | 詹腾宇

题图 | 《爱的接力棒》

" 不玻璃心,我家孩子能当童模吗?"

在社交媒体,你一定刷到过这样的标题。发帖的人晒出自家孩子照片,期待得到称赞,但往往引来网友们毫不留情的评价。

这背后或许是身为父母者的一句真诚发问,但大多时候,网友会将其视为 " 宝妈们的滤镜 "。它一度成为了流量密码,被一部分玩梗的网友称为 " 那句话 "。

在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下,儿童模特正前所未有地进入内卷时代。" 成为童模 " 是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心愿,也顺势成为一部分人的牟利手段。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短剧 " 大女主 ",今年 7 岁

2 月 18 日,即将满 7 周岁的女孩悠哈结束了为期一周的短剧拍摄。

悠哈妈妈在朋友圈里发文:" 今日份《小公主》杀青。演了这么多女主,还是第一次演大女主,剧本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挑战很大。" 剧组二十多人的合照,悠哈坐在中间 C 位。

悠哈拍了快 30 个短剧了。在过去的两年里,她已经从童模圈的新人变成了短剧领域的热门小演员。每隔几天,就能看到悠哈妈妈在朋友圈里发布女儿的拍摄行程。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图 / 受访者提供)

悠哈一家是浙江湖州人,她的父母都是个体户。两年前,悠哈参加当地的模特兴趣班。有一次兴趣班老师说,有一家服装厂的 " 订货会 " 需要一些小朋友到场做服装模特,悠哈就去参加了。

由于她在那场活动中表现亮眼,一位童模家长加了悠哈妈妈的微信。这位家长兼职做童模经纪人,朋友圈塞满了童模的通告。

于是,悠哈妈妈带女儿尝试 " 勇闯童模圈 "。她先是准备了圈内基本的 " 童模三件套 " ——模卡、自我介绍、作品集。" 模卡 " 指的是机构拍摄的一组照片,价格从几百到几万元不等;自我介绍是一段视频,孩子需要对着镜头展示自己;作品集则是一切可以拿出来展示的片段,包括照片、视频。

那段时间里,悠哈偶尔接到一个广告,全家人跟工作室陪明星一样集体出动,爸爸做司机,奶奶做保姆,妈妈当经纪人,报酬往往只有几百块,还没有全家出一趟门花费多。

据悠哈妈妈总结,市场上的童模拍摄项目,主要分为六大类:订货会、发布会、广告、平面、影视、寄拍。其中平面对孩子的颜值要求比较高,需要孩子在外形上具备大眼睛、白皮肤、小脸、发量多的优势;而影视则需要孩子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剧组通常会让孩子先在家录视频 " 试戏 "。

随着悠哈妈妈的坚持海投、陆续接单,悠哈逐渐有了更多资源和渠道,2024 年 8 月悠哈因为参演的一部短剧意外爆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短剧小演员,接到的短剧拍摄邀约越来越多。去年她拍摄的童模项目超过 100 单,其中大多数是广告和影视项目。

目前,悠哈的片酬在每天 3000 元左右。这些短剧大多在几天内就要拍摄完成,每天拍摄时间长,且大多在外地。

为此,悠哈妈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职成为这位 7 岁小明星的经纪人。

和机会同样多的,是套路

" 景屿长得太帅了,可以去做童模。"

从孩子两三岁起,妈妈小雨就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大眼睛、小脸、白皮肤,今年四岁半的景屿,有一张洋娃娃般精致可爱的脸。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平时,小雨会在社交账号上 " 晒娃 ",评论区里几乎都是称赞孩子的话。去年,有人私信她,表示自己是重庆本土的儿童摄影机构,希望景屿可以帮他们拍一组样片,费用全免。

随着这样的 " 上门邀请 " 逐渐增多,景屿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童模圈。小雨和丈夫都做电商的,一家人生活在重庆,平时时间相对自由,因此小雨一有空就留意各种童模拍摄项目。

然而,才接了三个单,小雨就遭遇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重庆当地一名自称 " 戚老师 " 的童模经纪人,打着招募想做童模的素人小孩的旗号,为他们提供拍摄机会。戚老师与童模家长们有一个口头协议:前三次合作都没有报酬,作为试用拍摄,后面再接单,则可以拿到费用。

2024 年 12 月,小雨和戚老师第二次合作,项目内容是一部短剧。拍摄之前,双方约定的拍摄时长是一到两个小时,结果拍了近六个小时,一直到夜里十一点多。小雨心疼孩子,有点不满,在微信上跟戚老师说,时间太久,孩子太辛苦,项目明明有报酬,经纪人却自己把钱吞下来。她并还告诉对方,下次不再合作了。

戚老师则态度强硬:" 吃不了苦拍什么戏?"" 做了十年经纪人,第一次遇到不懂感恩的。你们缺这个钱是不是?" 他告诉小雨,会把聊天记录、孩子的身份信息发到所有经纪人和剧组群,让大家 " 避雷 "。

其他童模家长私下劝小雨,戚老师和另一名被叫作 " 王老师 " 的经纪人,两人几乎垄断了重庆的个人童模市场。如果拒绝他们,本地的合作机会基本就没有了。

但小雨感觉自己只是 " 突然觉醒了 ":" 我为什么要去卷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呢?如果他很开心那可以,但如果影响到他休息的时间,我接受不了。"

她开始反思当初让景屿进入童模领域的决定:" 说实话,第一次接到这种所谓的商拍,照片出来的时候,你是会比较虚荣的,会觉得孩子很厉害。但是短暂快乐之后,并不能给景屿带来一些成长。所谓娱乐圈、文艺圈,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家长的资源。"

在社交媒体上,随手搜索就能发现有不少以 " 童模经纪 " 为头衔的账号。和戚老师类似,他们大多是背后没有机构和组织的 " 个人经纪人 ",属于资源链条的 " 中间商 ",他们招募的也都是像景屿这样没有资源、误打误撞入行的个人童模。相对应地,市面上如 BB7 等主流童模经纪公司,走的则是类似艺人签约的流程。

据小雨说,戚老师们每次拍摄的报酬和内容都是口头承诺,从来没签过任何合同,也没有保险等相应保障。这些经纪人也几乎不会出现在拍摄现场,对接的过程只是把家长推到一个又一个群里,对很多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本不了解。

悠哈妈妈说,在童模市场上,基本没有独家单子,原本也不必被 " 中间商 " 控制:" 单子都公开透明的,只是有没有资源的问题。我也可以说啊,我今天开始收会员费,说这几个孩子条件不错,每个人给我三五千,我推你们上广告。但其实我有的单子别人那里也有,你不用给我交这三五千,只要客户选中你,你一样能拍。"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悠哈在片场。(图 / 受访者提供)

没有资源、渠道的童模和家长们,几乎完全处于行业链条中弱势一方。小雨说,从景屿进入童模圈子至今半年多的时间里,收益只有 200 元。

在不对等的需求、不透明的行业背景下,容易滋生各种乱象。比如,有的一部分人会以 " 提供童模机会 " 为由赚钱;有的称自己是童模经纪公司,如果签约需要先交一定的费用;还有的则会在商场或者街道上伪装成 " 星探 ",告诉家长 " 你的孩子很符合童模的条件 ",可以报名参加专业的培训,之后推荐孩子去参加影视活动。

家长们的焦虑

去年 9 月,悠哈开始上小学。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和社交,悠哈妈妈推掉了五十多部短剧邀请,从 9 月到 11 月,每个月只接一两部剧。悠哈妈妈希望这些拍摄能成为女儿的人生体验,而不是一种过早开始的工作。

相比于女儿的快乐和轻松,很多焦虑都是妈妈在承受:" 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好玩的东西。有没有被选上、做哪些准备、会拿到多少报酬 …… 她都没有概念。但这些事情都需要我来做。"

悠哈妈妈是那种会尽可能提前做好准备的家长。如果拍广告,她要先问清楚现场拍摄的内容,拍多久,是不是要准备衣服,会在家里帮悠哈预演排练内容。

拍短剧当天,她会早早把女儿叫起来,跟她说今天要拍哪几场戏,过一过台词。悠哈不懂的地方,她提前去跟导演沟通。除此之外,进组时她要照顾女儿日常的生活起居。大部分剧组为了压缩拍摄天数都得熬工作时长。为了保证女儿的睡眠,悠哈妈妈只能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很多时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 真的超级累。我以前做房地产营销的,那时候其实工作强度也蛮大的,经常会出现三四个月、甚至半年都不休息一天那种情况。但是我觉得那都没有我现在带她累。虽然不是经纪人,但我和经纪人没什么区别了。"

悠哈妈妈甚至总结出作为一位童模家长需要 " 三颗心 " ——不忘初心、保持平常心、拒绝嫉妒心," 如果做不到,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做童模!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你不行。"

悠哈妈妈偶尔会在网上发些悠哈做童模的相关内容,很多家长私信她,问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做童模,表现力怎么样。她很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对于那些看热闹的,评论其他孩子 " 难看 "" 演技差 " 的网友,她觉得应该互相理解,发这种恶评实在没什么必要:" 喜欢看就看,不喜欢你就别看呗。"

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图 / 短剧《小公主》剧照)

如今小雨已经不再对儿子做童模有过多的期待。她总结道,当他们真的走近童模圈子,才发现可能连重庆都走不出去:" 我们就是因为身边的朋友说得太多了,就说小朋友好帅,可以做童模,就会有一点动心。"

关于成为童模的惊喜和尝试过去后,小雨还是希望孩子能以常规的轨迹成长,她和丈夫反思后觉得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更多地想要培养景屿健全的人格,多运动、学习。希望他长大了以后,能够有更多可以选择的行业,不要搞得‘伤仲永’了 "。

校对:遇见;运营:鹿子芮;排版:佐左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孩子当童模后,亲妈更焦虑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