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盛医药美股IPO洞察:一家在“寒气”中坚持自己节奏的biotech样本

亚盛医药美股IPO洞察:一家在“寒气”中坚持自己节奏的biotech样本

否认曾经 2025-02-25 科技报 15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年1月24日,国内知名biotech亚盛医药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AAPG),成功实现逾1.42亿美元融资金额,正式开启了公司的国际化新篇章。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以创新药为主的生物医药行业依然身处过冬期,而亚盛医药此次美股IPO也相对低调,但此次IPO依然凭着其创下的多个“第一”,在业内引发关注。

而也正是在亚盛医药完成美股IPO这一时间点上,在二级市场上,以港股18A为主的创新药公司也迎来了2025年的第一轮行情。亚盛“突围”之下,“小阳春”似乎就在眼前,而借助政策反转的预期,创新药的下一个春天仿佛也已不再遥远。

而对于亚盛自身而言,新的海外融资不仅证明了其实力已受到全球主要市场投资人的认可,也为公司坚持自己发展节奏,稳步推进各条管线进展增添了底气。

寒冬突围更显可贵

之所以称亚盛医药此次美股IPO为一场“突围”,一方面是因为,即使是在全球层面,生物医药行业的“寒气”仍未消散。海外市场上,虽然美股生物医药在2024年有所复苏,但距离前两年的火热仍有明显区别,包括生物医药企业的IPO数量仍处于相对低位。

亚盛医药美股IPO洞察:一家在“寒气”中坚持自己节奏的biotech样本

而在国内,受制于创新药价值重估、IPO难等二级市场现状,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热情都出现了明显减退,行业整体进入“过冬”状态已近四年。

而另一方面,亚盛医药此次IPO不仅是2025年美股生物医药第一股,也是首例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的港股上市公司赴美双重主要上市企业,更是全球生物医药IPO第一股,亚盛医药美股IPO洞察:一家在“寒气”中坚持自己节奏的biotech样本

实际上,亚盛医药更是继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之后第四家完成港股+美股双重上市的中国biotech公司。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前述企业当年完成两地上市时的市场环境与如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当年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今日的雪中送炭,包括J.P.morgan(摩根大通)和Citigroup(花旗)为首的上市投行保驾护航下,则更凸显出全球投资人对于公司产品、市场和价值的认可。

而这些则与亚盛医药持续优异的基本面与二级市场表现离不开关系。除了已上市的中国首个获批的、全球第二个获批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耐立克(奥雷巴替尼)外,亚盛医药在研产品均为具有全球层面同类首个(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佳(Best-in-class)潜力类原创药物,针对全球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5个品种中美双报,即其临床开发同时在中国和美国进行;公司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开展40+临床试验;开展了13项注册临床研究;在研产品获16个FDA孤儿药认证、1个欧盟孤儿药认证、2个FDA快速通道资格、两个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此外目前亚盛医药还拥有540+授权专利,其中370+为海外授权专利。

而在二级市场上,即使是在港股18A表现低迷的情况下,亚盛医药过去三年在港股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均位居行业top5,在2024年全年的股价表现更是名列18A企业第一名,凸显出港股投资人对于公司价值与业务进展的肯定。

随着美股IPO的顺利实施,亚盛医药也为自己后续的发展新添了一层保障。据了解,亚盛医药后续将加速推进多个正在开展的注册III期临床研究,尤其是获美国FDA许可的两项(分别为耐立克治疗经治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和APG-2575联合治疗经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全球注册III期临床)。

此外,公司还将加速推进耐立克和APG-2575两大核心品种在全球层面的临床开发:包括在更多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开展在更多适应症领域的临床研究并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等;同时筹备APG-2575在中国的商业化上市;继续公司其他在研品种的临床开发推进:如具全球FIC潜力的MDM2-p53抑制剂APG-115;具全球BIC潜力的EED抑制剂APG-5918等。

保持定力才能实现最大价值

而从上述表态中实际上也可看出,虽然美股IPO对于亚盛医药来说获益颇多,但公司并没有对自身发展策略进行大的改变,而是在“提升底气”之余,继续坚持原有的战略规划,稳步推进自己的节奏。

实际上,结合亚盛医药当下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充足的资金注入不仅能带来持续的发展基础,也是为公司实现更大的业务拓展加上了一块“压舱石”。

在拿下了纳斯达克上市入场券之后,亚盛医药便可吸引更多的高质量、长期的、专业的生物医药基金的投资,除了对保持二级市场稳定颇有帮助外,在业务层面,随着2024年与武田完成BD合作,解决了资金问题后,此次IPO将予以亚盛医药更强大的现金安全,以及在业务规划,尤其是对外BD上更大的自主操作空间。

而梳理公司管线与过往历史可以发现,目前,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全球Best-in-class潜力品种APG-2575已是蓄势待发。该产品是首个在中国提交NDA的国产原研Bcl-2抑制剂,有望成为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2024年11月,APG-2575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而在全球,APG-2575已获美国FDA许可,开展治疗经治CLL/SLL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同时正在开展治疗初治CLL/SLL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治疗一线治疗新诊断老年或体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以及治疗新诊断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注册III期研究等多个注册III期研究。

梳理亚盛医药过往发展历程也可发现,公司在专注于依靠自主研发做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同时,一贯坚持依托自身资源、保持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如在BD上,在2024年年中,亚盛医药与武田就耐立克达成总交易额高达13亿美元的合作。这起交易除了创下国内小分子肿瘤药领域的最大的对外权益许可的交易金额外,武田旗下的泊那替尼本就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而耐立克此前在针对泊那替尼耐药患者中的优秀疗效与安全性显然正是武田选择出手的最大原因,而在获得国际上的最大对手认可的同时,这起交易也为耐立克后续在海外的商业化加上了双保险。

基于武田由泊那替尼所而对血液肿瘤领域商业市场的充分了解,以及其对产品迭代的渴求,亚盛医药实际上也是为耐立克选择了一位最正确的合作伙伴,在一起交易中,亚盛医药除了缓解资金压力外,也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在APG-2575上,亚盛医药在其临床试验的策略上有独特之处,多个主要的全球注册研究在设计上不仅极大的保证其上市速度,而在相对经济的同时还在适应症拓展上层层推进,未来具有很大的商业和市场价值,实现了“多快好省”。

而在新的一年,中国的创新药公司们无论是继续身处“寒冬”,或是有望迎来一轮价值重估,进而进入第二个发展的黄金期,在行业的大起大落中,能够保持定力,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被行业风潮所裹挟,将是亚盛医药实现“突围”的关键所在,也应是一家中国biotech能否走向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亚盛医药美股IPO洞察:一家在“寒气”中坚持自己节奏的biotech样本》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