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谢自 2025-02-05 科技报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直新闻特朗普刚一上台就要加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开启,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庚欣:特朗普在上一任时就迷信关税,我当时说他是 " 关税拜物教 "。但其实美国政府的收入里,关税所占比重很小。在 1790 年 -1860 年之间,关税曾占美国政府收入的 90% 左右。到 2024 年,尽管美国的关税逐年增加,但关税只占政府收入的 1.6%,关税已经基本上成为了贸易或外交 " 武器 "。但是,特朗普上一任期提高关税后,并没有解决美国所面对的贸易逆差等难题。相反,据美国智库测算,加征关税后,导致通胀和投资成本上升,平均每个美国家庭的税费每年会增加 600 多美元。

在关税及对华贸易问题上,特朗普其实有三大误区。第一个是 " 利益误区 ",就是他一直觉得在中美贸易关系上,美国赤字太大,吃了大亏,中国占了便宜。其实这是特朗普对中美经贸关系定位的严重误判。几年来我一直强调,现在中美之间,根本不是 " 贸易战 " 的概念,我们的经贸关系本质上是 " 互补 " 的,这也是中美无论闹什么别扭,总是斗而不破,中方一直强调 " 中美唯一正确选择是合作 " 的基础之一。

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历史形成的,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到两国产业竞争力、经济结构、国际分工、贸易政策、美元货币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中美贸易顺差虽然在中国,但实际受益的是中美双方。即使调整也应该重点从美国入手进行调整,因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其供给不仅取决于美自身经济,还必须满足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净额自然是逆差,否则美元无法流向世界,发挥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功能。美国如果想减少逆差,并且胜任美元这种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的话,就应该提升自己的产业和技术等级,就像最有名的大学最后都会成为研究型大学一样,而不是不努力加快自己产业升级的步伐,相反以伤害其他国家的方式,拉低整个国际分工的水平,想让一些中下游产业回到美国,去填补美国蓝领工人的就业需求。这种做法既不能真正解决美国贸易逆差的问题,也会逐渐使美元丧失应有的经济、科技和金融实力的支撑。可见,做好美国自己的事情,才是特朗普 " 让美国再次伟大 " 的责任所在,也是美国真正的利益需求。

第二个是 " 秩序误区 ",虽然特朗普最近不断说 " 中美合作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但作为 " 微观 " 企业家出身的局限性,使他对于 " 宏观 "、尤其是国际经贸和金融规律和秩序缺乏理解。特朗普常常会以一个私营企业主的视角,过于简单粗暴地评判其中的利弊得失。再加上对于国情理解上的误区,比如对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有着一些和美国不同的东亚地区国情的秩序特色," 白人至上 " 的特朗普也缺乏这方面的理解和谅解精神,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又都是美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尤其是在面对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动员等能力时,他更加感受到压力。尽管在特朗普心中,可能不像拜登有那么强的意识形态偏见,但是这种误区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个是 " 时代的误区 ",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分工已经走到了 " 一体化 " 分工的阶段,跨国运营早已经是一种常态,过去那种一家一户,或一个国家一个企业 " 利益独享 "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中美两国,本身就是现在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尽管时代进步的道路还不平坦,但我们是最大的 " 利益攸关者 ",必须构建正确的相处之道,我们只能是 " 命运共同体 ",零和游戏已经过时了。

走出这些误区,可能是特朗普 " 迷途知返 " 的第一步。

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直新闻特朗普一上台就来势汹汹,您觉得他执政有哪些特点?

特约评论员 庚欣:其实从特朗普不讲道理挥舞 " 关税大棒 " 以及对巴拿马、加拿大、格陵兰岛的施压等可以看出,近年来美国随着相对实力的渐弱,自信和道德约束下滑,呈现出了在国家性格上的两大特征,一个是 " 敲诈勒索 ",一个是 " 背信弃义 "。

我一般不用 " 霸凌 " 这类略显宽泛的用语,我觉得更应该准确地指出,特别是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以及他的执政风格,都具有一种强烈的 " 敲诈勒索 " 的性质,也就是 " 以威胁或其他要挟,非法占有他人利益 "。特朗普和拜登不同,他不太玩弄意识形态的把戏,他是无论远亲近邻,还是盟友对手,一律都是先狮子大开口 " 漫天要价 "。接着就是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欺软怕硬,柿子先捡软的捏,且不惜动粗。对硬的对手常常是 " 进两步退一步 ",耍弄无良商贩的全套手法,总之就是要捞取好处。由于各国都会不同程度地顾虑到和美国的相处之道,大都会采取一些软硬并举的对策,这就更助长了特朗普的这种坏毛病,形成了一种美国 " 特朗普式 " 的 " 经济恐怖主义氛围 "。

但是,由于他把所有人、所有国家都纳入了他的 " 欺诈勒索 " 范围,常常不是 "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而是 " 一竿子把人都推到了一条船上 ",就等于构建了一个切身利益和内心感情都与美国相排斥的 " 统一战线 ",这使得特朗普在细节上占了些小便宜,但在战略上吃了大亏。当年他退出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促成了东亚地区本来困难重重的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整合,也没有挡住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形成,使得今天美国再想要挟东亚各国时的战略难度大大提高。这充分展现了特朗普、乃至整个美国这种极端利己主义惯性的特点和得失成败。

所谓 " 失信 ",其实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作为美国政府或美国国家的 " 失信 "。也就是对美国政府过去所作出的外交承诺、签署的条约、协议等,说否就否,说退就退,例如翻来覆去的各类 " 退群 " 等,透支美国的国家信用,使美国的脸面丧失殆尽。另一种就是特朗普本人自身的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换人如换马,翻脸如翻书,完全没有信义或稳定性可言。这些失信的做法,使得整个国际社会以及各国官方及民间,都不敢相信美国,连最亲近的英日等国也不知道明天的对美关系会怎么样,失去了基本的信用基础。尤其是近来这些极其不负责任的关税、制裁以及汇率等操作,全然不顾今日美国的美元并不是以黄金储备,而是以 " 国家信用 " 作为基本支撑的。这样过分的 " 失信 ",又怎么有理由极力反对别人 " 去美元化 " 呢?!所以,我认为," 有理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 这句话,说给美国、说给特朗普听,是最合适不过的。

其实,特朗普的这些做法,除了大家经常提及的政治经济结构性矛盾等大话题之外,我觉得,和特朗普个人性格的缺陷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特朗普个人私营企业主出身,他虽然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但缺乏应有的公益心,私心过重,短期目标至上,加上对国际贸易、分工合作以及国家宏观管理上的一些常识理解不够,或者压根就不愿意接受。他对于美元、美债等这些宏观的、国际性的规则也缺乏透彻的认知,对于各类中长期要素大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他比较缺乏作为美国总统应有的平衡感和耐心,过于自信和急躁,时常会 " 小不忍而乱大谋 "。比如,当年疫情来临的时候,别人都戴口罩,他就不戴,结果染病,甚至影响家人与工作,害人害己。当年英国女王曾经说 " 做人要自律,和善,沉着 ",这对于特朗普来说很有针对性。

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直新闻在特朗普各种负面冲击下,您觉得今后中美应该如何相处?

特约评论员 庚欣:特朗普的这些动作和 8 年前他上一任期相比,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如果说前几天是 " 山雨欲来风满楼 ",今天已经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的感觉了。不过我觉得他这次卷土重来,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态度上,还是吸取了一些教训,所谓 " 一回生二回熟 ",特朗普比上一任期虽然胃口更大了一些,但似乎手法上更老练成熟了,即使是对加拿大、墨西哥等也知道有分寸地循序渐进。对中国更是先说好话,也有一些正面、积极的言行铺垫,似乎是要长期打算、软硬兼施或是 " 先礼后兵 "。

对此,我认为中国可以采用 "16 字方针 ",即 " 以大带小,以正压邪,以群克单,以长制短 "。所谓 " 以大带小 ",是指无论特朗普有什么动作,中美关系的大局、基本定位和构建中美相处之道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因为这是由中美关系的客观基础所决定的。不会因为一两个政治人物的个人性格及一时的政策等而有重大改变。中美关系是建立在 " 相对均衡的力量关系、紧密依存的利益关系和高度共有的风险关系 " 这样三位一体的坚实基础上,加上两国人民的长期友好和双方元首的成熟引领,构成了中美关系的大格局。端正对中美关系大格局的认知,是构建中美相处之道的 " 第一粒纽扣 "。这一点不可动摇,也不是类似关税等纠纷就能够干扰的。特朗普是 " 小家子气 " 或耍 " 小孩子脾气 ",但我们不必与他一般见识,我们要以中美 " 三位一体 " 的大局观,引领特朗普及美国,共同构建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在任何时候,都要以这样的大局观来定位中美关系,包括看待、处理目前的关税等贸易纠纷,不为一时一地的得失偏离两国关系的大方向。

所谓 " 以正压邪 ",包括三句话,第一是 " 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在一些重大原则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针锋相对,不能有丝毫的退让。第二是要 " 以巧制硬 ""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这次特朗普发出关税挑战之时,中方立刻作出了全面的 " 组合拳 " 式的回应,发挥我们的优势,以巧制硬。既得体、有分寸,又有力量。第三是 " 以柔克刚 "" 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说 " 以牙还牙 ",更多是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那么," 以柔克刚 " 主要就是 " 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在特朗普挑衅、想制造冲突和麻烦时,只要不是重大原则问题,我们可以避其锋芒,甚至可以略有迂回,协调处理。

所谓 " 以群克单 ",是指通过多边主义的群体利益构建,来对应特朗普这种极端单边主义的 " 美国优先 " 政策。在特朗普展开的整个关税大战中,几乎所有国家都会成为他勒索的对象,特别是作为盟友的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会首当其冲。所有的这些国家都会和中国形成一种明显的共同利益关系。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就是美国 " 一竿子 " 把大家打在一条船上,出现了一个包括东亚 RCEP 等地区多边化的热潮,各种实际是针对美国的多边、双边合作协议等,不断涌现。用这样 " 群策群力 " 的方式来制约美国特朗普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无疑是有效的,这也是 4 年前特朗普不得不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 " 以长制短 ",是指特朗普的各种作为都有着 " 短期化 " 的行为特征,而且他的年龄和任期所限,使得他急于求成、过于冒进。这时,各国都应采取中国 " 打太极拳 " 的方式,事缓则圆,缓和矛盾,降解冲突,以这样的平稳、妥善的方式来趋利避害。因为,无论是中美构建相处之道,还是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都是一个长周期的必然走势,不会因为特朗普这种短期操作受到根本性的干扰。我们应该 " 以长制短 ",这对于美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是正面的推动。如果说 " 以大带小 " 是 "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那么 " 以长制短 ",就是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我还要再加一句,在中美相处之道上," 不谋和平发展合作者,不足论成败 "。

作者丨庚欣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郭永佶
审校丨曾子瑾
监制丨王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庚欣:特朗普来势汹汹,中方可以“16字方针”应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